在我写下这句话的时候,2016年10月13日刚刚结束。这注定是要被历史铭记的一天。泰国国王去世了。Bob Dylan拿了诺贝尔文学奖。然而于我,更重要的是,博士申请通过了!明年1月开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士,研究课题是Spin transport in 2D materials.

这个专栏一年半载才更新一次。其实半年前我就想写一篇文章,然而终究没有完成,搁置到今天。虽然最终我申请到的博士,并不是理论物理,而是实验物理,但是仍然值得庆贺!没想到从材料转到物理,从思想萌芽到目标达成,居然用了两年多的时间。

看过专栏第一篇文章的人大概知道,这一切都起源于两年多以前在南洋理工举行的全球华人物理学会(OCPA8)。在那之后,我决定要转到物理研究方向。我先是自学量子力学,然后找了一个在材料学院里研究物理的教授做毕业设计。第一次申请博士的时候找了一个量子信息的大牛。本来我也不信自己能攀上这个大牛,然而大牛没有嫌弃,跟我说没问题。结果最后申请还是被学院拒了。那是我唯一的博士申请。我居然都没有想过plan B!不但没有申请其他博士,而且还没有找工作,而那时候都快毕业了。情急之下我在学校找到了一个研究助手的职位,研究最近最火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。

这个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为新,真的人容易搞出点文章。才做了三个月我有了可以发表的结果。这让我对转行物理产生了动摇:或许还是搞材料比较适合我。而且那个时候我还想着转理论物理,这个难度太大了,我有很多物理知识需要恶补。时间过得越久,我就越觉得转行是不可能的。然而炒菜式的材料研究始终喜欢不上,我竟然生起了放弃科研的想法。

今年一月份的时候,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两周的量子信息培训班。那是我想,这是我给物理的最后一次机会了。两年前参加OCPA8那热血沸腾的感觉又来了!才听了两天,我就发现自己对物理的热爱真的是发自内心的。“我很想搞懂这些东西”“我很想跟这些牛逼的人一起探讨问题”。我鼓起勇气,找了一个之前联系过的教授,决定要认真准备申请物理博士。

这个教授对我非常非常好。他愿意找我这个没有任何物理背景的人做博士。然而要是我直接申请的话,后果只会跟前一年一样被拒绝,所以他安排了一个学生,指导我做一个比较容易上手的模拟:量子随机漫步。经过我无数个晚上的投入,两三个月后,总算也是搞出了点可以发表的东西。然而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。大概是学工程出身的缘故吧,这种纯粹抽象的理论研究跟我不来电。再加上,我本科奖学金有bond,搞理论的教授很少能掏钱请人工作读part time PhD。认真思考过一番后,我觉得还是做实验物理比较靠谱。一是上手比较容易,理论知识可以慢慢补上。二是跟“现实”比较接近,比较真实,更容易让我找到兴奋点。三是搞实验的教授一般比较有钱,可能找到做part time PhD的机会。

经过一番努力,无数次碰壁,机缘巧合之下,我找到了现在这个教授。这个教授是graphene spintronics的大牛。我发邮件的时候也没抱任何希望,更没想到居然教授还主动提出请我做研究助手,可以读part time PhD!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,让人难以置信。那还是5月份的事。之后准备申请PhD,然后申请研究助手职位,一切似乎都进行得相当顺利的时候,老天爷还是给我开了一个玩笑:新加坡人力资源部不给我签证。这简直太不像话了。我在新加坡读了个本科,而且还必须要在这边工作六年,凭什么你要拒绝我的工作签证?!本来以为会很顺利所以提前辞掉了前一份工作,结果我签证到期被迫回国了。这又一次把我打回原点,让我不得不重新规划我的人生,思考这个问题:我,到底还要不要做科研?还要不要转到物理?

幸好玩笑终究只是玩笑,回国才一个星期,我便收到了好消息:工作签证通过了!这时间真巧,正好让我回家放了个中秋假。然后,就是今天,终于收到博士申请通过的邮件。至此,历时两年四个月,我终于成功地转到了物理方向,虽然并不是一开始所想的理论物理。
谨此以这篇流水账纪念一下两年多以来的奋斗。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,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继续努力!